生态文明 | 2021—2022年度鹤联会年度工作会议暨第八届黑颈鹤保护网络年会召开,我市一人被表彰
近日,2021—2022年度中国鹤类研究与保护研讨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鹤联会)年度工作会议暨第八届黑颈鹤保护网络年会,在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从事鹤类保护与研究33年,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被表彰。
李玉祥(右一)与工作人员在湿地中考察。
本次会议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主办,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鹤类基金会等相关负责人以及19省的科研单位、鹤类保护区、管理单位、公益机构等单位的代表参会。鹤联会会议上介绍了2021—2022年的工作成果等,同时为从事鹤类保护与研究30周年以上的11位杰出个人颁发了纪念证书,以表彰他们对鹤类保护事业的突出贡献。
李玉祥,1989年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野生动物专业毕业后,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湿地和水鸟一线保护管理工作至今。33年来,他一直在保护区管理、水鸟监测与栖息地保护管理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贡献着力量。
李玉祥是国家林草局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府湿地专家委员会成员、辽宁省政府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曾经担任过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航道保护区网络中方项目官员,参与组织了中国东部沿海涉禽监测与培训、中国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华北、东北地区鹤鹳类及其它重要水鸟同步调查等工作,承担了白鹤GEF项目的辽宁省迁徙白鹤监测工作以及中国鹤联会组织开展的辽宁省越冬鹤类调查工作,在辽河口保护区组织开展了黑嘴鸥的生态学研究与迁徙、环志等国家合作。
33年来,他与邱英杰合作编写出版了《黑嘴鸥》专著;坚持开展辽河口保护区的丹顶鹤迁徙种群监测和保护以及水鸟监测等工作,2010年开始连续12年编印《辽宁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水鸟监测报告》;2016年以来,强化丹顶鹤人工繁育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到2022年成功繁育丹顶鹤280余只,2021年进行了全国首次大种群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放归,先后11批次将140只放归自然,2022年组织开展放归丹顶鹤的繁殖与越冬调查工作,成果显著,为未来丹顶鹤野化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一心一意做好鹤类、水鸟保护事业的李玉祥,曾被国家七部委评为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他说,近年来,盘锦湿地鸟类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种类上也有所增加,对这些鸟类的监测与保护,都是在守护我们的湿地生态系统,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保护事业无止境,他会一直做下去。